延川县教育局关于第三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竞赛情况的通报
延教发〔2012〕124号
各中小学:
为促进我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深入研究,充分发挥“班班通”工程设备与资源的作用,提升广大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我局于
一、本次竞赛的基本情况
本次竞赛通知文件下发后,大部分中小学领导对此次活动非常重视,积极组织学校教师全员参与,认真选拔,按时按要求推荐上报参赛教师。参赛教师也都能认真准备课件、教案和说课稿等。参赛点学校能积极配合,大力支持,提前对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了检查,保障了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全县共有27名教师参加了竞赛,其中:延川中学3人,永坪高级中学3人,延川县第二中学3人,永坪中学2人,延远中学2人,城关小学4人,南关小学4人,北关小学2人,东关小学1人,永坪镇小学2人,永坪镇第二小学1人。小学数学组7人,小学语文组7人,初中组7人,高中组6人。小学数学组、小学语文组、初中组、高中组分别在南关小学、城关小学、延川二中、延川中学进行。各组评委都能认真听课,公正评课,客观汇总。使此次竞赛活动取得了预期的积极效果,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我县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我县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的能力。
二、本次竞赛的特点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每位参赛教师都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合理适时地用在自己的教学中,这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听觉上的直观感受。例如:永坪镇第二小学刘跳燕老师的《多彩的民族风情》一课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整合的较为成功,丰富的歌曲、图片等将各民族的服饰、饮食、节日、建筑、歌舞等充分的展现了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喜爱。如永坪高级中学李琳老师的高一历史课《罗斯福新政》
(二)教师参与的广泛性。本次竞赛采用了自下而上、层层选拔的方式进行。赛课程序分校级选拔和县级竞赛两个阶段,充分体现了群众性、广泛性。
(三)参赛教师争先意识强。教师们在竞赛中十分注意将自己学习、领悟的新课程改革理念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无论在课堂教学整体结构上还是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无论是课程的导入、课本知识的讲授、课堂训练、反馈,还是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都十分讲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1、新课导入手法各有特色。如:永坪高级中学
三、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是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作用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二是利用程度不高。这次的优质课在“教学环境与资源”方面普遍的表现都不太理想,课件的质量有待提高,部分教师使用PowerPoint,而且画面的质量、内容的安排等技术性和艺术性较差;三是教学资源不足。尤其是没有充分利用资源网良好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认识不深,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应用多媒体牵强附会;四是少数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有待提高,处理教材、驾驭教学的能力不够,对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教材的逻辑性缺乏明确认识,教学语言、板书水平欠佳;五是在运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方面有顾此失彼现象,有少数教师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还有的忽视了过程、方法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在处理常规教学、新课程改革、教师个性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还须有清醒认识;六是少数教师还不能正确使用多媒体设备,大部分教师站位不正确,不拿投影指示教棍,身体部位遮挡了投影内容;七是少数教师对时间的把握不好,有前松后紧,出现拖堂情况;八是在如何处理课件与教师本人的教学语言、板书设计、板书动态变化发展关系上仍有偏重,甚至几乎全部依靠课件的情况。
通过本次竞赛,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学能手,希望获奖教师继续努力,在不断地实践中反思提高,在本校真正起到领头示范作用,为加快我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步伐做出新的贡献。
附:第三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竞赛获奖名单
二0
第三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竞赛获奖名单
小学数学组
一等奖 刘跳燕(永坪镇二小)
二等奖 鲁秋霞(城关小学)
李 羚(南关小学)
三等奖 冯改霞(北关小学)
高延芳(永坪镇小学)
花 璐(东关小学)
康海燕(南关小学)
小学语文组
一等奖 冯延红(城关小学)
二等奖 冯 琼(南关小学)
张 燕(永坪镇小学)
三等奖 郭改丽(城关小学)
刘 艳(城小小学)
李改芳(北关小学)
李永胜(南关小学)
初中组
一等奖 张星艳(延川二中)
二等奖 杨秀峰(延远中学)
王 晔(永坪中学)
三等奖 刘晓玲(永坪中学)
刘 媛(延远中学)
王艳芳(延川二中)
刘 静(延川二中)
高中组
一等奖 李 琳(永坪高级中学)
二等奖 贺海宁(延川中学)
刘小军(延川中学)
三等奖 魏 湛(延川中学)
白 艳(永坪高级中学)
王宝虎(永坪高级中学)
上一篇: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表彰2012年全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的通知
下一篇: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三次陕西教育资源网相关资源征集工作的通知